1 揭开文物的神秘面纱 详解文物摄影技巧 拍摄文物首先要了解所拍文物的历史背景、工艺特点,正确处理好科学与艺术的辩证关系。 一、运用好灯光是文物摄影的关键 文物摄影大多数在灯光照明的条件下拍摄,所以首先要了解灯光照明的一些特点。灯光照明主要有散光灯和聚光灯两种。散光灯的照射效果是光照广泛、均匀,光的强度由照明区到非照明区逐渐减弱,而聚光灯照明集中、强烈,光的强度由照明区到非照明区减弱。拍摄文物大多数用散射光,因为它的光强性质接近于自然光,适合于人物视觉习惯。 二、文物摄影的用光方法 前侧光是沿着拍摄方向并成45°~90°角方向照射来的光线。用这种光线照明可以突出表现粗糙和有凹凸花纹的器物,如陶器上的绳纹、铜器上的饕餮纹、甲骨上的刻字或器物上的附着物(布纹、席纹等)。 2 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侧光角度大而阴影短,角度小而阴影长的特点,在拍摄凹凸起伏的器物时要采用高位置的侧光,反之要采用低位置的侧光。如果凹凸变化很小,侧光的位置就要很低,甚至采用接近90°角的正侧光,才能把要表现的细部刻画出来。 另外,玉器、石器、骨器上的加工痕迹,古纸、丝织品的纤维组织,需要用聚光灯的侧光来照明。而凹凸起伏比较明显的器物,如陶器上的纹饰、铜器上的铭刻及铜镜、纸币、 3 印章、封泥、瓦片、陶片、墓志、碑文、砖刻、画像石、石雕、玉雕和骨雕等,要用散光灯的侧光来照明。运用侧光照明要防止光比过大或光线不均匀的现象,通常采用加辅助光的方法克服以上缺陷。 后侧光属于逆光的一种,它能有效地增加器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对于塑造物体的轮廓十分有效。后侧光一般要高于器物,使器物至少有两个受光面(上面和侧面)这样有利于勾勒器物的大部分轮廓。 图片来自网络 4 如果后侧光使器物的1/4~1/6处于高光下,3/4~5/6处于暗面。这时就必须使用辅助光。辅助光不但可以增加暗部的亮度,充分体现暗部的花纹,尚可减淡后侧光形成的器物投影,使器物的投影在画面上浓淡相宜,恰如其分。 用后侧光拍摄文物时,曝光值以暗部为标准,兼顾亮部,使各部分的光比不得超过底片的宽容度。布光时同时考虑主体和背景,使之达到层次分明、对比适中的效果。 散射光的光线均匀柔和,明暗色调接近,投影平淡,在拍摄时容易产生光斑的器物(如瓷器、玉器、料器和金银器等)常用这种光。在拍摄文件、图表、字画和小件器物时也常用这种光来照明。 图片来自网络 5 散射光一般是自然光在薄云遮日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