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课程号:MTI编写日期:2018年8月一、开课院(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二、教学对象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本科生三、教学目的本课程为经济类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利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研究现实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熟练掌握和应用EVIEWS软件。四、教学要求1.了解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2.熟练掌握单方程模型的基本估计理论和检验方法。3.熟练掌握EViews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使用该软件建立、检验和选择模型,进行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实证研究等。4.通过撰写课程论文,培养学生应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5.了解计量经济学理论发展和应用动态。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总学时数:51学时;其中:理论教学时数:43学时;上机实验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理论课时数实践课时数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什么是计量经济学第二节计量经济的研究步骤第三节变量、参数、数据与模型4第二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第一节回归分析与回归函数第二节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估计第三节拟合优度的度量第四节回归系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第五节回归模型预测61第三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一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古典假定第二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第三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第四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41第四章多重共线性第一节什么是多重共线性第二节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后果第三节多重共线性的检验第四节多重共线性的补救措施51第五章异方差性第一节异方差性的概念第二节异方差性的后果第三节异方差性的检验第四节异方差性的补救措施51第六章自相关第一节什么是自相关第二节自相关的后果第三节自相关的检验第四节自相关的补救51第七章滞后变量模型第一节滞后效应与滞后变量模型第二节分布滞后模型第三节自回归模型61第八章虚拟变量模型第一节虚拟解释变量第二节虚拟被解释变量※41第九章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第一节平稳性检验第二节协整检验第三节误差修正模型41注:带※的内容不参加考试范围六、考核方式考核形式:平时(出勤+观看视频+实验报告+话题讨论+章节测验)+课程论文+上机考试。权重分配:总评成绩=平时*20%+论文*30%+上机考试*50%七、选用教材潘省初.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八、主要参考书目⒈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伍德里奇著,费剑平译校.计量经济学导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5.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原理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杰弗里·M·伍德里奇著,张成思等译.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7.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第5版)(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8.威廉·H·格林著),张成思译.计量经济分析(第6版)(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9.杰弗里·M·伍德里奇著,胡棋智译.横截面与面板数据的计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0.李嫣怡等.EVIEWS统计分析与应用(修订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1.主要期刊:经济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统计研究、财务研究、管理世界、财贸经济、投资研究、财政研究、税务研究、国际贸易、财贸研究等。九、理论课讲授提纲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掌握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掌握计量经济研究的运用步骤;掌握变量、参数、数据与模型等概念。理论教学时数:4学时上机实践时课:0学时第一节什么是计量经济学一、计量经济学的性质二、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节计量经济的研究步骤一、模型设定二、估计参数三、模型检验四、模型应用第三节变量、参数、数据与模型一、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变量二、参数的估计三、计量经济学中应用的数据四、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第二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总体回归方程和样本方程,掌握古典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