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应知应会”历史试卷单项选择题:本大题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大传》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宗法皆然。”清冯桂芬《复宗法议》:“宗法者,佐国家养民教民之原本也。”材料与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宗法制2.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A.铁制工具B.曲辕犁C.风力水车D.石刀石斧3.秦始皇曾经在东巡中立了六块碑刻,右图为其中之一的《泰山石刻》,据传为当时大臣李斯所书。它的字体应是A.甲骨文B.篆书C.行书D.楷书4.2014年9月24日,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下列表述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有教无类④维护周礼,贵贱有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1283年1月9日,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杀身取义,壮烈殉节。史学家分析文天祥就义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这里的“社会心理基础”指A.法家思想B.程朱理学C.王阳明心学D.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6.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运用你所掌握的知识,找一找以下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瓷器的说明,哪一个是错误的A.汉代珐琅瓷B.唐代白瓷C.宋代青瓷D.清朝粉彩瓷7.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李白的这首诗赞颂的是图一A、王羲之:兰亭序B、篆书:峄山刻石C、怀素:《食鱼》D、柳公权:玄秘塔碑8.《后汉书•章帝纪》记载:“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材料体现的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9.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说明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0.右面是宋理宗宝佑四年(1265年)《登科录》中记载的601名中榜进士社会阶层来源的对比示意图。其主要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宋代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平民阶层的政府B.平民阶层有望执掌宋代国家的最高权力C.贵族官僚阶层已在宋代社会中完全消失D.科举选拔推动了平民向上层社会的流动11.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该作品反映出当时A.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B.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C.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D.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12.朱元璋对户部臣僚说:“人皆言农桑衣食之本,然弃本逐末……一农执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织而百夫待衣,欲人无贫,得乎?”这一理念A.强调了农业发展的重要B.导致了崇商风气的兴盛C.重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摒弃了传统的抑商政策13.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A.平均分配土地B.产品上交国库C.建立民主政治D.兴办学校教育14.对联的内涵往往带有对时事的绝妙讽刺。近代史上的某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出上联相难:“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李鸿章对曰:“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这里“帝王度量”是指A.禁止反帝B.协定关税C.割地赔款D.允许驻军15.下表是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表。该表反映了年份丝茶其它农产品和手工业品1871年—1873年87.20%12.80%1891年—1893年51.50%48.50%A.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B.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C.西方的丝茶制造业开始超过中国D.西方的生活习惯逐渐改变16.民国初年……各地离婚率上升,《夏津县志》云“近数年来,结婚、离婚颇尚自由,通都大邑时有所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