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试题(华师大)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把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独立答题。3.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1.从文明角度看,鸦片战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明的冲突,它发生在()A.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之间B.渔业文明和农业文明之间C.工业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D.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之间2.有一个谜语,你猜猜看。普遍富起来(打一近代皇帝)()A.道光皇帝B.咸丰皇帝C.同治皇帝D.光绪皇帝3.“它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司法等主权,开创了用条约形式使列强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的先例。”这一段资料说明的是()A.《南京条约》的影响B.鸦片战争的过程C.鸦片战争的背景D.《南京条约》内容4.荣禄问康有为:“我朝时局这么艰难,该怎么办呀”?康有为说:“非变法不可”。荣禄说:“我知道要变法,但是清朝200多年积累的弊端一下子能改过来吗”?康有为说:“那好办,杀几个一品大员就变过来了”。从以上对话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荣禄反对变法B.康有为觉得变法很困难C.康有为把变法看得太简单了D.荣禄很赞成康有为的观点5.有个相声段子。老师问:“圆明园是谁烧的?”学生答:“不是我烧的。反正不是我烧的。”老师向家长反映了这事儿,学生的娘说:“肯定不是俺家孩子烧的。这事可不能往俺们身上赖。”学生的爹说:“烧就烧了。多大个事儿!不行俺们赔!”这个相声段子()A.讽刺了人们对历史常识的无知B.说明了圆明园被破坏的历史真相C.表明了学生的爹妈不承认错误D.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的暴行6.“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7.1917年,蔡元培51岁,陈独秀39岁,胡适27岁,都堪称英姿华发,他们都是属兔,有人称北大文科有一窝名兔。下面同学们再找出一个属于他们共同点的是()A.他们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B.他们都参加领导了五四运动C.他们都和新文化运动有关系D.他们都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8.右图的出现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出现的背景不包括()A.国共第一次合作B.苏联的帮助C.中国民族危机加重D.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9.井冈山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每年都有大批中外游客到此一游,这里的旅游特色主要在于()A.革命圣地B.地势险要C.经济发达D.文化中心10.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时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这段材料可以说明()A.长征的自然条件很艰苦B.长征途中敌人很强大C.长征的原因D.长征途中红军忍饥挨饿11.九一八后,吉林省德惠县抗日义勇军的战歌唱道:“提起了九一八啊,两眼泪哗哗;可恨那小日本儿啊,侵占我东北。”老师偷着告诉孩子,要是大个子中国人被打死,一车能装10个,日本兵个小,能装20个。“小日本”的叫法说明了当时()A.日本国力很弱B.日本比中国面积小C.中国人对日本侵略的愤怒D.日本人个子比中国矮很多12.在激战的时候,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保卫,发起全面进攻,日军败退。共歼灭敌人1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重大胜利。描述的场面应该是()A.平型关战役B.平津战役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13.关于右图片中呈现的历史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地点是在北京B.他们讨论的主题是共同抗日C.双方讨论如何和平建国D.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协议14.1949年4月23日,“追云号”“自强号”两架专机在南京上空恋恋不舍地盘旋了两周,向南方飞去。机上,是李宗仁、何应钦、顾祝同、周至柔等一干国民党要员。李宗仁从舷窗下望,“斯时东方既白,长江如练,南京城郊,炮火正浓”。这一段文字的标题应该是()(13题图)A.三大战役胜利结束B.南京政府垮台C.百万雄师过大江D.新中国建立15.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