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12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秦的商鞅。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点、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材料二 王安石既执政……神宗曰:“不知卿所施以何为先”王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变,是方今所急也。” ——《二十二史札记》材料三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二十二史札记》请回答:(1)王安石变法前“政治缺失”与“人民疾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3 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减少“人民疾苦”,王安石实行了哪些改革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5 分)(3)(1 分)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 ()A.看到了科举制度的弊端 B.对官僚地主妥协C.准备废除科举制度 D.认为地方教育水平大有提高(4)结合史实评述材料三中的观点。(3 分)2.(10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主要是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要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他与司马光争论时,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假如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增加。这也是刻下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于十一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一摘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他自己也清正廉洁,一身正气。但问题是,他的一系列从良好愿望出发的变法政策,在传达到下面之后,在下级官吏执行时却完全走了样。比如王安石认为最为重要、也是他最得意的“青苗法”……这是一种充分考虑到农民利益的低息货款。而且王安石自己在任鄞县县令时,也成功地推行了这一方法。然而,当王安石把他在鄞县成功实行的方法推向全国之后,却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当时农村里的宽阔农民,几乎都不识字,假如去申请青苗法的贷款,过程大约如此:首先,为了填写申请书,就要花钱请书吏;然后再拿到衙门去申请,碰到贪官污吏,中间不知要花多少打点费。据史书记载,虽然变法设定的利息是二分,但经过中间贪官污吏的层层盘剥,最后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