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某反应在298K标准状态下不能自发进行,但升高至某一温度,该反应能自发进行。试从定性角度分析,该反应的△rHm(298K)和△rSm(298K)的值应该符合什么条件? 答:反应在298K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rGm(298K)>0。因为△rHm和△rSm 的值随温度变化不大,根据G-H公式,△rGm(T)≈△rHm(298K)-T△rSm(298K)。升高温度,反应能自发进行,即T增大,△rGm(T)<0,显然,只有△rSm(298K)>0,在T增大时,才能使△rGm(T)减小;另外只有当△rHm(298K)>0,低温时才会使△rGm(T)>0。所以,该反应的△rHm(298K)和△rSm(298K)的值应该都为正值才符合条件。 2. 2. 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该反应的△rHm为负值,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加快,后来反应速率又变慢,试从浓度、温度等因素来解释此现象。 答:由△rHm<0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反应放热,系统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活化分子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即反应物分子总数减少 ,因而反应速率变慢。 3. 3. 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基元反应:。如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把容器的体积增加为原来的2倍,问反应速率该如何变化? 答:该反应为基元反应,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其反应速率表达式为:。当容器体积V增加为2V,各反应物浓度减半,则变化后的反应速率为,因此,容器体积变化后,反应速率变为原来的1/8。 4. 4. 插入水中的铁棒,易被腐蚀的为哪一部分?简要说明理由。 答:插入水中的铁棒,易被腐蚀的为水面以下较深部位。插入水中的铁棒,因不同部位水中氧气的含量 不同,水面以下较深的部位因氧气含量低,电极电势低;离水面较近的部位氧气含量高,电极电势高。因而发生差异充气腐蚀,电极电势高的作阴极,电极电势低的部位作阳极发生腐蚀,即水面以下较深的部位易发生腐蚀。 5. 5. 铜制水龙头与铁制水龙头的接头处,,哪个部位容易遭受腐蚀?这种腐蚀现象 与钉入木头的铁钉的腐蚀在机理上有什么不同?简要说明之。 答:铜制水龙头与铁制水龙头的接头处,铁易发生腐蚀。其原因是形成了氧浓差原电池腐蚀,铁的电极电势低做为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铜作为辅助电极促使氧气还原为OH-。将铁钉钉入木头中,发生的是吸氧腐蚀,嵌入木头的铁钉做阳极(负极),失去电子被腐蚀,总反应为2Fe+O2+2H2O=2Fe(OH)2。 6. 6. 某元素原子序数为24。写出该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并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