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 .1 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圆锥曲线的第一课时,它是继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对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有了一些了解,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椭圆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椭圆的定义,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 2 、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寻求规律、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并理解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 、使学生通过运动规律,认清事物运动的本质。 三、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1 、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 2 、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3 、关键:突破难点要抓住“建立坐标系”和“化简方程”两个环节。 四、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探究实践、启发与讲练相结合 五、教具 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引入概念 (多媒体演示)体育场的平面图、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动画,描绘出运行轨迹。 提问:体育场的外墙、卫星的运行轨迹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椭圆 请同学再列举一些椭圆形的例子,教师指出椭圆在生活中很常见,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椭圆(给出课题)。 教师指出: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圆是平面内与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那么椭圆又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2 、尝试探究、形成概念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纸板、细绳、图钉,设问:用这些工具如何来画椭圆呢?教师先用多媒体演示画法,再让学生动手,使其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绳长要大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 依据上面的作图实践及多媒体演示的画法,请学生思考: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 教师启发、提问,并由学生归纳出椭圆的定义。 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2a(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其中两个定点叫做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记为 2c。 提问:若令 M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可否把定义用数学表达式写出? 学生思考回答:|MF1|+|MF2|=2a 教师指出:此式称为定义式,其应用非常广泛。 3 、标准方程的推导 依据实验的步骤来研究椭圆的方程 (1)建系:以 F1、F2 所在直线为 x 轴,线段 F1F2 的中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