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比较文学讲义: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比较文学讲义:比较文学中国学派_第1页
1/8
比较文学讲义:比较文学中国学派_第2页
2/8
比较文学讲义:比较文学中国学派_第3页
3/8
第四章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课程:中外文学比较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国学派的理论核心及于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异同之处,中国学派跨文明的内在含义。 重点和难点:1、中国学派提出者的跨文明考虑 2、跨文明背景与法美学派的异同之处。 3、研究范式有哪些,各自特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 教学过程: 一、背景 中国比较文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尤其是近十余年中国大陆比较文学的复兴,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本文试图对这一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作一初步的总结和粗线条的勾勒,以就教于方家。如果说法国学派以“影响研究”为基本特色,美国学派以“平行研究”为基本特色,那么,中国学派可以说是以“跨文明研究”为基 本特色。(详后论证)如果说法国学派以文学的“输出”与“输八”为基本框架,构筑起了由“流传学”(誉舆学)、“渊源学”、“媒介学”等研究方法为支柱的“影响研究”的大厦;美国学派以文学的“审美本质”及“世界文学”的构想为基本框架,构筑起了“类比”、“综合”及“跨学科”汇通等方法为支柱的“平行研究”的大厦的话,那么中国学派则将以跨文明的“阐发法”、中西互补的“异同比较法”,探求民族特色及文明根源的“模子寻根法”,促进中西沟通的“对话法”及旨在追求理论重构的“整合与建构”法等五种方法为支柱,正在和 即将构筑起中国学派“跨文明研究”的理论大厦。下面分别对中国学派的基本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作进一步的勾勒和阐述。 二、理论特征——跨文明研究 先谈谈“中国学派”的基本理论特征—“跨文明研究”。无论是法国学派或美国学派,都没有面临跨越巨大文明差异的挑战,他的同属古希腊—罗马文明之树所生长起来的欧洲文明圈。因此,他们从未碰到过类似中国人所面对的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巨大冲突,更没有救亡图存的文明危机感。作为现当代世界的中心文明,他们对中国等第三世界的边缘文明并不很在意,更没有中国知识分子所面对的中西文明碰撞所产生的巨大危机感和使命感。正如叶维廉所说,“事实上,在欧美系统中的比较文学里,正如威斯坦因所说的,是单一的文明体系。”因此,文明模式问题,跨文明问题,“在早期以欧美文学为核心的比较文学里是不甚注意的”。这种状况决定了法、美学派不会,也不可能在跨越东西方异质文明的文学比较中做出令人瞩目的成就,更不可能去发现并创建系统的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理论体系。 然而,从整个...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比较文学讲义: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