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标准 由中华护理学会2019-11-10 发布,2020-01-01 实施的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CNAS 03-2019《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以下简称《标准》),已经开始实施了。本标准由中华护理学会提出并归口,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规定了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的基本要求、气道吸引、气道湿化、气管造瘘口的维护、气管内套管清洗与消毒、气管套管更换的护理、气管套管拔除的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八大方面的内容。 《标准》都明确了哪些气管切开护理相关术语和定义 ? 1 气管切开术 tracheotomy:切开颈段气管前壁,置入气管套管,使患者通过重新建立的通道进行呼吸的一种手术。 2 非机械通气 non-mechanical ventilation:以人工气道来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但无需呼吸机等机械装置辅助通气的方式。 3 气管造瘘口 tracheostoma:气管切开或喉切除术后形成的临时或永久性的与外界大气相通的气道开口。 4 气道吸引 tracheal suction :通过吸引器和吸引管经气管套管或气管造瘘口清除气道分泌物的技术。 5 浅吸引 shallow suction:以所佩戴的气管套管的长度来估计,当吸引管远 端 能 到 达 气管套管末 端 时进行的气道吸引。 6 深 吸引 deep suction:吸引管插 入人工气道直 至 遇 到阻 力 时,回 退 吸引管 1cm 时进行的气道吸引。 7 声 门 下分泌物吸引 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 (SSD):利 用 带 有SSD 装置的气管套管连 接 负 压 吸引装置,对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进行持续或间断吸引的技术。 8 气道湿化 airway humidification :采用湿化器或各种湿化方式将溶液或水分散成极细微粒,以增加吸入气体温湿度,使气管和肺部能吸入含足够水分的气体,从而达到湿化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的方法。 9 持续气道湿化 continuous airwayhumidification:采用湿化仪器持续、均匀地向气道注入湿化液,或采用湿化装置以维持上呼吸道的湿化、加温和(或)过滤的方法。 10 间歇气道湿化 intermittent airwayhumidification:采用湿化仪器或湿化装置间隔一定时间向气道注入湿化液,以维持上呼吸道的湿化、加温和(或)过滤的方法。 11 湿热交换器 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r(HME):一种通过其内部的特殊材料吸收患者呼出气体的热量和水分,并在吸入气体时释放,从而对吸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