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交流伺服电机位置反馈传感器检测相位与电机磁极相位的对齐方式 2008-11-07 来源:internet 浏览:504 主流的伺服电机位置反馈元件包括增量式编码器,绝对式编码器,正余弦编码器,旋转变压器等。为支持永磁交流伺服驱动的矢量控制,这些位置反馈元件就必须能够为伺服驱动器提供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永磁体磁极相位,或曰电机电角度信息,为此当位置反馈元件与电机完成定位安装时,就有必要调整好位置反馈元件的角度检测相位与电机电角度相位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调整可以称作电角度相位初始化,也可以称作编码器零位调整或对齐。下面列出了采用增量式编码器,绝对式编码器,正余弦编码器,旋转变压器等位置反馈元件的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传感器检测相位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对齐方式。 增量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 在此讨论中,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为方波信号,又可以分为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和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具备两相正交方波脉冲输出信号 A 和 B,以及零位信号 Z;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除具备 ABZ输出信号外,还具备互差 120 度的电子换相信号 UVW,UVW 各自的每转周期数与电机转子的磁极对数一致。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UVW 电子换相信号的相位与转子磁极相位,或曰电角度相位之间的对齐方法如下: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 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 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2.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 相信号和 Z信号; 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U 相信号跳变沿,和 Z信号,直到 Z信号稳定在高电平上(在此默认 Z信号的常态为低电平),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Z信号都能稳定在高电平上,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验证如下: 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 相信号和电机的UV 线反电势波形; 2.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U 相信号上升沿与电机的UV 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编码器的Z信号也出现在这个过零点上。 上述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 相信号的相位零点即与电机UV 线反电势的相位零点对齐,由于电机的U 相反电势,与UV 线反电势之间相差 30度,因而这样对齐后,增量式编码器的U 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U 相反电势的-30 度相位点对齐,而电机电角度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