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考卷解读 2010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本次数学试题突出数学学科特点,考查基础与考查能力并重,有创新题、题目梯度明显,区分度较高。考生的评价集中为一个字“难”,许多题目看似简单,但要真正解决得分却很难。运算量很大,甚至部分同学的最后两题都没来得及看。接下来我们来具体分析试题。 1、基础题 试题第 1题、第 2题、第 3题、第 4题、第 5题、第 6题、第 7题分别考查考纲中的集合的性质与集合的运算、复数的运算、古典概型、频率直方图的运用、函数的奇偶性、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与集合性质、算法流程图,基本集中在对 A、B级要求的考查。难度与计算量均不大。大多数考生都应该能顺利解决。 第 9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计算,只要判断准确接下来的计算也不成问题。 第 11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函数的单调性以及不等式,难度虽不大,但分情况讨论对于部分函数基础较薄弱的考生稍有难度。 第 15题主要考查向量,并与平时常用的解析法结合,在处理过程中需要稍加小心,容易出现计算上的失误。 第 16题以四棱锥为模型,主要考查立体几何中线线、线面垂直以及多面体的体积,需要证明过程完整、理由充分,有部分考生虽然会做,但论证过程写的不够完善而导致失分。 总体看以上列举的考题考查的考点明确,难度与平时练习相当, 考生的失分会较少。 2、中档题 第 8题、第 10题、第 12题主要考查导数的集合意义、数列的概念、三角函数的图像、不等式的解法与不等式的性质中比较容易的考点,只要平时的基本功扎实,解决这几个问题应该不难。重点在与考题与平时练习题的联系。 第 17题测量电视塔的高度,本题的原型在苏教版数学必修 5第11页第 3题,它进行了改编,并添加了初中的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这些知识的运用,在此基础上,考查了解斜三角形、基本不等式的运用。题目本身难度不大,但在这些知识点的融合中,有部分考生往往会失去方向,似乎有很多途径来解决问题,但要找到一个真正适合的方法不容易。 第 19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与不等式的证明,本题主要是难下手,许多考生就在这一环节上缺少有效的突破,最终无功而返。 3、难题 第 13题主要考查三角变换与运用解三角形知识进行三角运算,综合性较高,边、角、三角函数名称错综复杂,处理这类问题在运算、代换等运用方面需要恰当。否则导致运算量偏大,却得不到最后结果。第 14题构造等腰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