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医考之《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二章清热药 【功能】药性寒凉,沉降入里,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作用,使里热得以清解。“热者寒之”&“疗热以寒药” 【适应证】温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分类 清热泻火药一火热证 清热燥湿药——湿热证 清热凉血药——血热证 清热解毒药——热毒证 清虚热药——虚热证 【使用注意】 1.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 2.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 3.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配伍】里热兼有表证者,当先解表或表里同治;气分热兼血分热者,宜气血两清;里热兼阴伤津亏者,要注意驱邪而不忘扶正,辅以养阴生津药;若里热积滞者,宜合适配合泻下药;兼脾胃虚弱者,宜合适辅以健胃药。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性能特点】药性多苦寒或甘寒,清热力较强,能清热泻火,用治火热较盛的病证。 【适应证】温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1.气分实热证:热病邪入气分出现的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至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洪实数。 2.脏腑火热证: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 石 膏 【药性】甘、辛,大寒。归肺、胃经。【性能特点】生用辛甘大寒,入肺胃经,主以清泄,兼以透解,既善清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又兼解肌透热,热去则烦除津生渴止,为治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煅后味涩性凉,外用能收敛生肌,兼清热,为治疮疡湿疹所常用。 【功能】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应用】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 (2)肺热喘咳证。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配伍】石膏配知母:石膏生用辛甘大寒,功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知母苦甘而寒,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两药相合,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更强,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使用方法用量】生石膏入煎剂,15~60g,先煎。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本品为矿物质二大寒伤胃,脾胃虚寒、阴虚内热者忌用。 知母 【药性】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性能特点】苦寒清泄,甘寒滋润,清热之力虽稍逊石膏,但却擅长滋阴润燥。善清上中下三焦之热而滋润,上能清肺润燥,中能清胃生津,下能滋阴降火,有良好的清热泻火、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