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原理篇)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原理篇)_第1页
1/3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原理篇)_第2页
2/3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原理篇)_第3页
3/32
1 前 言 光谱分析的历史 1666 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Newton)做了一次光学色散实验,他用一束太阳光在暗室中通过一个棱镜,在棱镜后的屏幕上看到了洪、橙、黄、绿、靛、蓝、紫七种不同的颜色依次排列在屏幕上,形成一条彩色的谱带,称之为光谱。这个简单的实验就是光谱学的起源,也是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1802 年英国化学家渥拉斯顿(Wollaston)发现在太阳的彩色光谱中有几条黑线。1814 年德国物理学家夫琅和费(Fraunhofer)继续研究太阳光谱中的黑线的相对位置,按英文字母取名为 A、B、C、D、E、F、……线,后人为了纪念这一工作,把这些黑线称之为夫琅和费线,这些黑线是由于包围太阳的气氛、原子等粒子的蒸气,吸收了太阳光谱中特定的波长而产生的,是吸收光谱的现象。 1826 年,泰博特(Talbot)研究了钠盐、钾盐和锶盐在酒精灯上燃烧时得到的光谱,以及铜、银和金在火花放电的光谱时说:“发射光谱是化学分析的基础”,在研究钾盐的特性时指出“这种红色光。。。象钠盐的黄色光一样,成为钾盐的特性。” “我要进一步认为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在棱镜中观察到火焰里有某一种颜色的单色光出现时,就说明有一定的化合物生成或存在。”以后傅科(Foucault)和埃格斯脱龙(Angstrom)观察钠的两根黄线和夫琅和费的两根 D 线是一致的,研究了发射光谱(亮线)与吸收光谱(黑线)之间的关系。 1860 年本生(Bunsen)和基尔霍夫(Kirchohoff)他们首先把分光镜用于化学分析,他们在矿水的光谱中发生了两条蓝线,从而发现了新的碱金属元素铯。自 1860 年之后一直到二十世纪初的 40 余年内,用光谱分析法先后发现的元素有十余个,见下表: 时间 发现者 元素 波长(Å ) 颜色 1860 Bunsen 和 Kirchhoff 铯(Cs) Cesium 4593 4555 蓝色 1861 Bunsen 和 Kirchhoff 铷(Rb) Rubidium 7947 7800 红色 1861 Crookes 铊(Tl) Thallium 5350 绿色 1868 Reich 和 Richter 铟(In) Indium 4511 4101 靛蓝 紫色 1868 Lockyer(太阳上) 氦(He) Helium 5875 黄色 (黑线) 1869 Lockyer(太阳上) 氮(N) Nifrogenium 5679 5666 5676 黄色 (黑线) 1875 De Boisbauldran 镓(Ga) Gallium 4172 4033 紫色 1875 De Boisbauldran 钾(K) Potassium 7698 7665 红色 1879 Cleve 铥(Tm) Thulium 4105 4095 紫色 2 1885 Von Welsbach 镨(Pr) Pras...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原理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