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 第十章 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概述 (一) 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1 、 社会组织的含义 ⑴广义: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 ⑵狭义: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群体。 ⑶组织活动的内容 ① 组织的目标结构 ② 组织的心理结构 ③ 组织的技术结构 ④ 组织的整体活动 2 、 社会组织的特征 ⑴与社会组织相应,人类社会发生的变化 ① 新型组织方式对人际交往产生一定影响。 ② 从结构上看,社会组织都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并由此与其他社会组织有明显的界限,组织内部的运行以来一套正是而稳定的关系结构,用以协调组织多样化活动,实现组织的整合状态。 ⑵现代组织活动的特征 ① 现代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 ② 现代组织的整体合理性与个体费和理性特征 ③ 现代组织的道德与非道德性的两重性特征 3 、 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① 规范,是指稳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是社会互动的基础,是社会关系及其功能价值的具体表现。 ② 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所处的位置。社会地位的形式有两种,即归属地位与成就地位。归属地位是与生俱来的,如性别、年龄;成就地位是依靠个人后天努力所取得的地位,如医生、教师等。 ③ 角色,是指按一定社会规范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的行为模式。人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是不可分割的,不存在无角色的地位,也不存在无地位的角色。 ④ 权威,是指一种合法化的权利。他是维持组织运行的必要手段,使成员在组织内感受到约束和限制。组织权威一般有两种特征,即权威是社会组织的特性和权威依附于职位。 (二) 组织的研究变项 1 、 组织运行系统 组织运行是指组织实现自身目标和发挥自身功能的过程。 输入 结构、部门化、操作、相互行为 输出 人与组织的关系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2 、 组织的研究变项的内容 ① 组织内的基本变项包括组织的结构、部门化、操作和相互行为,其中结构指组织的政策、功能、地位、责任、权威、授权等;部门化指组织内部分工;操作包括个人表现、合作表现、技术过程等;相互行为指人事、互动、沟通、情感、组织的结构、角色、政策等。 ② 输入系统的变项包括人和物两个方面。人的因素是一种可变性最大的因素,也对组织运转的影响最大。而物的因素包括资本、原料和设备的投入因素等。 ·现代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