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完整版)30年代诗歌

(完整版)30年代诗歌_第1页
1/14
(完整版)30年代诗歌_第2页
2/14
(完整版)30年代诗歌_第3页
3/14
30 年代诗歌[学习要点][教学重点]1、30 年代诗歌格局2、中国诗歌会、后期新月派、现代派诗歌的诗歌主张和特征3、通过《雨巷》《我的记忆》和《我用残损的手掌》理解戴望舒的诗歌特征4、卞之琳诗歌注重知性与感性结合的特征,赏析《圆宝盒》《断章》5、臧克家的诗歌创作[教学难点]1、现代派诗歌的理论追求2、戴望舒的诗歌特征3、卞之琳诗歌注重知性与感性结合的特征[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学生讨论[教学内容]第一节 30 年代诗歌概述前言:第一个十年中,开创了新世的传统,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形成了各种流派,从早期白话诗到—新月诗派—后期出现的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蒋光慈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诗歌,显示出诗歌的“大众化”与“贵族化”两种不同发展趋向。中国诗歌会殷夫蒲风30 年代诗歌格局:后期新月派徐志摩陈梦家现代派诗人戴望舒卞之林一、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1、中国诗歌会:1932 年 9 月成立,本身是个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发起人有:穆目天、蒲风、杨骚等人,机关刊物:《新诗歌》。基本特点: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有着直接的自觉地血肉联系,革命与诗歌的紧密相连。中国诗歌会继续和发展了 20 年代后期的普罗诗派的斗争精神,接受了苏联的现实主义影响和左翼文艺运动影响,内容上注重诗歌的现实战斗性,艺术上提倡诗歌大众化,诗歌创作属政治抒情诗。主张“捉住现实",就是要继承“五四”以来新诗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从事反帝反封的斗争;提倡“大众歌调”,就是要创作大众化的诗歌,使诗歌普及到群众中去。中国诗歌会诗人创作了大量体现他们的诗学追求的诗歌.《中国诗歌会缘起》“在殖民地的中国,一切都沐浴在疾风诳雨里,,,,但是中国的诗坛还是这么的沉寂。一般的人闹着洋化一般人又还只是沉浸在风花雪月里。,,,,把诗歌写的与大众十万八千里,是不能适应这伟大的时代的。”特点:①及时迅速的反映时代重大事件,表现工农大众及其斗争,强调诗歌对实际革命运动的直接鼓动作用。②强调诗歌的意识形态化,大大加强了诗歌的理性色彩和主观性;但作为诗歌“主体”的并非诗人自己,而是群体(革命队伍及其领导者革命政党),强调“自我"在“集体"、“小我"在“大我”中的融合.③在艺术表现上,大多采用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叙事性因素加强。2、诗人及其作品(1)殷夫(1909-1931)(作品选《别了,哥哥》)浙江省象山县人,原名徐祖华,笔名有白莽等.著有诗集《孩儿塔》、《伏尔加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完整版)30年代诗歌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