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肛 痈 ( 肛 门 直 肠 周 围 脓 肿 ) 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火毒蕴结证: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舌质红,苔薄黄。 (二)热毒炽盛证: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舌质红,苔黄。 (三)阴虚毒恋证:肛门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舌质红,少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肛门肿痛 1.观察皮肤红、肿、热、痛的程度及范围。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肛门、神门、皮质下、直肠等穴。 4.遵医嘱中药熏洗。 5.遵医嘱中药药浴。 6.遵医嘱中药外敷。 (二)发热 1.观察体温及汗出情况。 2.鼓励患者多饮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等穴。 2 4.遵医嘱刮痧,取合谷、曲池、大椎等穴。 (三)便秘 1.定时排便,忌努挣,避免久蹲。 2.腹部按摩。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关元、气海、大横、足三里等穴。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便秘点、脾、直肠、三焦、皮质下等穴。 (四)排尿困难 1.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 2.热敷下腹部。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气海、关元、阴陵泉、三阴交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脑、肾、膀胱、交感、神门、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药熨法,取气海、关元、阴陵泉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中极等穴。 7.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 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 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 1)。 (二)特色技术 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 2)。 3 2.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3.中药药浴(详见附录2)。 4.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5.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 6.刮痧(详见附录2)。 7.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8.药熨法(详见附录2)。 9.艾灸(详见附录2)。 10.腹部按摩(详见附录2) (三)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 1.术前: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神门、皮质下等穴,以助睡眠。 2.术后护理。 (1)便后遵医嘱中药熏洗。 (2)挂线护理:告知患者轻拉挂线皮筋,便于彻底清洗,利于引流通畅。 (3)遵医嘱对创面采用物理治疗,如微波、红光、磁疗等。 (4)遵医嘱耳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