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出入场管理制度一、从外地引进畜禽时,要首先调查、了解产地畜禽疫病流行情况,只能从无疫区取得《种畜禽生产许可证》或《动物防疫合格证》的无疫病的健康群中购买。经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签发当地检疫合格证书后方可启运。二、运输工具要彻底清洗和消毒,运输过程中避免接触其他动物。不要在疫区停留、饮水、饲喂。三、运回场后,经隔离饲养 30 天以上,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认健康无病,再经免疫预防接种、驱虫、全身喷雾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四、出售或调出畜禽时,要按规定向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提前报检,经检疫检验健康发给《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出厂。五、装动物由本场职工进行,外来人员不准进入畜舍挑选,装完畜禽后进行紫外线消毒 10—15 分钟。六、装动物应在固定的场所进行,不准进入场内。车辆要严格消毒,取得检疫部门发给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疫情登记、统计、报告制度一、由场防疫员负责疫情登记、统计、报告和疫情档案管理工作。二、按时上报动物疫情报表。由填表人、主管领导签字加盖公章后,报上一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当发生一类或疑似一类疫情时,或发生其他疫病,发病死亡数量较多时,或发生国内新发生的疫病时,或已经消灭,但又重新发生的疫病时,应在 12 小时内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发出快报。月报、年报按上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要求上报。三、疫情报表应认真如实填写,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或阻碍他人报告疫情。四、一类传染病控制、扑灭后,应及时向上一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动物疫情控制情况。五、疫情资料除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外,应对外保密。预防免疫接种制度一、防疫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按要求参加学习、培训,负责本场防疫,但不得出场防疫。二、制定并执行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特别要按国家规定做好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一类传染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三、免疫接种所用兽用疫(菌)苗,全部来自各级动物防疫部门,不使用其他单位和个人供给的疫苗,不使用无批准文号或过期失效疫苗。同时,应做好疫苗的低温运输和保管,确保安全有效。四、严格按照动物免疫接种操作规程实施防疫,注射前要做好防疫人员、防疫用具、注射部位的消毒。疫苗要现配现用,注射部位、剂量、方法正确。五、落实免疫标识制度,免疫时要做好免疫登记、填写免疫证,并在左耳上打上耳标,确保免疫档案、免疫证、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