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会突然忘了,我还在爱着你。十七年及文革文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思潮部分知识点(填空、选择、或者名词)1、三大批判运动名称涉及的人物。(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武训。(2)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俞平伯。(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胡风。2、八个样板戏名称(江青)京剧现代戏《智取威虎山》、京剧现代戏、《沙家浜》、京剧现代戏《红灯记》、京剧现代戏《海港》、京剧现代戏《奇裘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3、李建彤的《刘志丹》;为高岗翻案的反党大毒草。4、第四种剧本(名词);是由剧评家黎弘(刘川)在评论《布谷鸟又叫了》时提出的,它主要指1956年前后出现的区别于概念化地表现工农兵剧作之外的另一种剧本。它以对人民内部矛盾的真实描写,拓展了话剧创作的题材,突破了公式化、概念化的老套子。代表作品有岳野《同甘共苦》、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海默的《洞箫横吹》、赵寻的《还乡记》。5、白洋淀诗群(名词);特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活跃在河北白洋淀地区的一些北京知青所组成的地下诗歌创作流派。其主要成员有芒克(姜世伟)、根子(岳重)、多多(栗世征)等。有时会突然忘了,我还在爱着你。他们与当时在北京等地的地下文学沙龙成员,形成了地下文学中较有规模的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直接预示和影响了“文革”后“朦胧诗群”与“后朦胧诗群”的现代主义探索。6、三突出原则(名词);“在所有的人物中要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要突出英雄人物。“”所有的人物都要从不同角度为主要人物做远、近、正、反的铺垫“。7、新民歌运动(名词);”新民歌运动”以1958年的大跃进为背景,由毛泽东提倡,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发动的一场群众性运动。也称“大跃进民歌运动”。其创作方法为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两结合。8、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作者;吴晗9、“百花文学”中课件提到的小说基本内容(参考教材128页介绍);干预生活小说、婚恋题材小说10、六十年代初三次会议文艺政策调整;“新侨会议”1961年6月中央宣传部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文化部同时召开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广州会议”1962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在广州召开的“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布谷鸟又叫了》。“大连会议”1962年8月,中国作家协会在大连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有时会突然忘了,我还在爱着你。第二章诗歌部分11、地下诗歌《相信未来》;知青诗人,食指(原名郭路生)。12、《天山牧歌》作者:闻捷13、郭小川的新辞赋体;郭小川所创造的的一种诗歌形式。一般采用长句作为诗的基本句式,节奏自由,富有韵律。这种诗体吸收我国古代辞赋讲究文采、注重抒情性与浪漫气息的特点,常用赋体铺陈渲染、排比重叠以及对偶等手法来反复咏叹,把所要表现的事物描述的穷形尽相,把自己的强烈的感情和深刻哲理表现的淋漓尽致。使诗呈现出汪恣肆的美。《厦门的风姿》、《甘蔗林——青纱帐》等属于这一类型。第三章小说部分14、表现“两条路线斗争”的农村小说;李凖《不能走那条路》15、反映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柳青《创业史》、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浩然《艳阳天》16、《林海雪原》人物情节;作者,曲波。杨子荣、少剑波、座山雕17、《百合花》的评价;有时会突然忘了,我还在爱着你。她第一次让人们知道,流血战争,壮烈牺牲,也可以写得如此抒情。18、《我们夫妇之间》作者;萧也牧19、《红旗谱》的主要人物、情节;《红旗谱》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性作品。它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大闹柳树林”、“脯红鸟事件”、“济南探监”、“反割头税运动”、“保定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20、赵树理小说《锻炼锻炼》人物;小腿疼、吃不饱、杨小四、王聚海有时会突然忘了,我还在爱着你。21、《创业史》主要人物;梁生宝与“三大能人”(姚世杰、郭振山、郭世富)22、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干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