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医论医话周楣声VIP免费

医论医话周楣声_第1页
1/19
医论医话周楣声_第2页
2/19
医论医话周楣声_第3页
3/19
医论医话 周楣声医论医话一、皇甫谧对“五腧学说”的重大贡献(一)五腧穴在经络系统及临床上的地位腧穴本是人身孔穴的统称,而在肘膝关节以下的十二正经的各个腧穴,在经络系统中更有其各自意义。其中不仅有各经的郄穴和阴阳表里经的各个络穴,而且更为重要的就是以井、荥、腧、经、合流注关系为比譬的五个腧穴和为各经原气所聚的各个原穴。《灵枢·本输》说:“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经络之所别处,五输(输与腧通)之所留,六府之所合……。”这就是“五腧”的由来,而称为“是为五脏六腑之俞”。其中有与五脏相应的五五二十五腧,六腑中又加入一个原穴,使之与六腑相应而有六六三十六腧。在脏经之中则是“腧原合一”。因为脏可代表腑,言脏即可以知腑,故称为“五腧”,而不称为“六腧”。这些既是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更是针灸临床的关键,而有其十分重要的地位。(二)五腧体系在晋以前尚未臻完备根据《灵枢·本输》的记载,可见五脏五腧,共有二十五穴;六腑六腧,共有三十六穴。两者共有六十一穴。而缺少了手少阴心经五腧流注的关系。对此,《灵枢·邪客》作出说明认为:“手少阴之脉独无腧者何也?答曰:少阴,心脉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独无腧焉。曰:少阴独无腧者不病乎?答曰:其外经病而脏不病,故独取其经于掌后锐骨之端,其余脉之出入曲折,其行之疾徐,皆如手少阴心主脉行也。”这从心包的功能为代心行事的臣使官来说,是可以把手少阴厥阴两经合二为一。但如与第一卷519《本输》本篇其他各经的流注及《灵枢·经脉》阴阳表里的体系相比较,则显然是一种缺陷。这就使“五输学说”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处于一种停滞和不完备的状态。(三)五腧学说在《甲乙经》中得到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上述五腧学说的缺陷和未臻完备之处,直到《甲乙经》问世以后,才得到合理的补充,使之进一步地发展和提高。在《甲乙经》卷三,手少阴及臂凡二十六穴这一篇章中,首先引证了《灵枢·邪客》的原文,接着就对手少阴心经的五腧流注关系,作了明白具体的规定:“心出少冲,少冲者木也……手少阴脉之所出也,为井;少府者火也……手少阴脉之所溜也,为荥;神门者土也……手少阴脉之所注也,为俞;灵道者金也……手少阴脉之所行也,为经;少海者水也……手少阴脉之所入也,为合。”根据皇甫先生《甲乙经》自序,该书是由《素问》,《针经》(即《灵枢》又名九卷)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三书撰集而成的,除最后一书早已亡佚,无从得知其全貌外,而在其余两书中,都不能找出手少阴心经流注之五腧关系。因此,姑不论手少阴心经的五腧穴是出自《明堂孔穴针灸治要》,或是皇甫先生根据他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作出的推理和补充,其功绩都是不可磨灭的!(四)五腧体系的完备开拓了针灸领域的灿烂前程《甲乙经》对针灸学所作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影响更为深远。即以五腧穴这方面来说,对“时间针灸学”的发展,其价值就很难估量。本来“移光定位”是时间针灸学的基本概念,早见于《素问·八正神明论》及《六微旨大论》。但是由于缺少手少阴心经五腧流注这一重要环节,就不可能使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盈亏的节律,与自然界阴阳转化和生克制约的周期性现象作出很好的配合。也就是说六十一穴的五腧流注,不是测量气血循环周期性的标准。自《甲乙经》而后,六十六穴的五腧流注规律得到完善,以“移光定位”古代学说思想为基础的源远流长的“子午流注针法”也就随之而诞生成长,当前正是方兴未艾。在重视和探讨“时间灸学”的同时,应该感激皇甫先生在这方面所建立的功勋!二、阴升阳降必须明了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是“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此,阴阳是万事万物的基本属性,而阴阳的升降关系,又是阴阳本身的基本属性。所以是“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无不升降,无不出入。”(《六微旨大论》)但是这种升降出入阴阳的基本属性,目前不是少数人而是很多的人,特别是在我们年轻的中医界同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医论医话周楣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