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康复的基础知识 1、脊髓损伤的概念?(原因、造成后果) 脊髓损伤是指由各种原因(车祸、高空坠落、运动损伤、意外暴力损伤、炎症、肿瘤等)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2、脊髓损伤的分类?(按病因、程度、部位、平面四个方面分类) 1 ) 按病因分为:外伤性脊髓损伤和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2 ) 按程度分为:完全性脊髓损伤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3 ) 按部位分为:中央束综合征、半切综合征、前束综合征、后束综合征、脊髓圆锥综合征、马尾综合征、脊髓震荡 4 ) 按平面分类:截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造成躯干以及双下肢瘫痪而未累及双上肢)、四肢瘫(颈段脊髓损伤造成四肢运动感觉障碍) 3、ASIA 分级的具体内容? 级别 临床表现 A 完全性损伤 骶段(S4~S5)无任何感觉或运动功能 B 不完全损伤 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段有感觉但无运 动功能 C 不完全损伤 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关 键肌肌力以下3 级以下 D 不完全损伤 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 肌力3 级或以上 E 正常 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可能有痉挛状态 4、脊髓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伤的区别? 完全性脊髓损伤:在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位骶段(S4~S5)的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骶段的感觉功能包括肛门皮肤粘膜交界处的感觉和深感觉,运动功能指肛门指检时肛门外括约肌的自主收缩。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位骶段(S4~S5)仍有感觉或(和)运动功能保留。 5、脊髓休克期的概念?如何判断脊髓休克期已过? 脊髓休克见于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脊髓损伤后,在受损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肢体的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或消失,各种反射均减退或消失,病变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完全丧失,膀胱无张力,尿潴留,大便失禁,呈无张力性(充盈性)尿便失禁。 脊髓休克结束指征:球海绵体反射再出现或损伤水平以下出现任何感觉运动或肌张力升高和痉挛。 6、脊髓损伤的分期?每一期的治疗重点和方法? 急性期:床边康复训练,主要目的是防止失用综合征。 保持良肢位,预防压疮,坐起训练、站立训练(电动直立床)、关节被动活动训练(瘫痪肢体各关节,全范围被动活动)、主动运动训练(残留肌力训练)。 恢复期 ➢ 肌力训练: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着重训练肩周肌肉、背阔肌、内收肌、上肢肌肉、腹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需对残余肌肉一并训练。 ➢ 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