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犯错老师要用赏识的眼光、爱的教育去感化孩子,不能有惩戒措施。作为长期在教育一线工作的老师,我个人觉得“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生犯错了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将来才能成为有担当的人。 前不久在天涯论坛,看到常作印老师一篇文章。题目也是《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看过之后颇有同感。如今,在小学教育界,“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等,成为教育的亮点和主流,而与此同时惩戒似乎成了教育教学中老师们不敢触及的“高压线”,都怕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而且,一些媒体对因体罚学生而引发的学生弃学、离家出走、自杀或杀人等恶性事件一再披露,不时地在向老师们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教育不应有惩戒。 文章引用:中国青年报报道,辛洪梅老师从自己供职的济南市一所私立学校辞去了教职。原因是这所学校对老师提出了种种“苛刻”的要求——除了教育界的普遍要求以外,该校还特别要求老师:一,不准批判孩子;二,不准变相地批判孩子;三,不准向家长说孩子的坏话。 读完之后,我和常作印老师有相同的感触。都认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老师是应当尊重学生,但是尊重学生并不是不批判学生。假如学生犯了错误连一句批判都不能接受,将来又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社会环境?一味迁就、放任自流看上去是尊重学生,实际上是使得学生从小是非不分。 的确,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但是,以表扬为主,并不是说表扬就是惟一的、全部的方法。教育应当是讲究分寸的,适当为佳,过之或不及均不能取得理想效果。与表扬相对的批判,与奖励相对的惩戒,对于每一个人尤其是成长中的学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惩戒有惩处、警戒之意,是对学生成长过程中所犯过失的责任追究,是让孩子去承担错误引起的后果,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定经历坎坎坷坷,一个人的成长除了自身努力外,外在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其成长的道路上,有时会误入岔道,走入歧途,最需要人去帮助,去训导,去惩戒。此时,老师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惩戒学生的任务。“没有规矩,无以致成方圆。”有了规矩,必须有违反规矩后的惩戒,就要让孩子为违规付出成本。由于孩子是成长中的人,可塑性极强,必须让孩子从小明白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