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1页
1/19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2页
2/19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3页
3/19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2.熟悉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需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胜利的道理,明白这两者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3.把握“各”、“极”、“观”、“求”、“其”等文言词的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的状况;学习推断句的两种形式。【教学重点】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主动的人生看法。【教学难点】之\以的用法。【教学设想】1.“即事明理”的写法同学比较生疏,这既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指导同学列表理清记叙和谈论的呼应关系,力求讲得透辟一点。2.让同学利用课文解释,使用工具书自己串讲翻译,必要时老师进行点拨、解难,培育自学力量。3.凡是要同学辨析、积累的实词和虚词,除弄清它在本文的含义和作用外,还要引导同学联系读过的文言思索一下曾经消逝过的意义和用法,使之反复稳固,温故知新。【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和课文简介,串讲第1、2两段。〖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1、在学校我们学过哪些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小石潭记》、《登泰山记》、《醉翁亭记》等。2、这些游记共同的侧重点是什么?抓住景物特点,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我们今日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课题〕。这篇游记与我们过去学过的那些游记不同,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谈论,记游事实上只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二、简介及课文1.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今江西省临川〕人2.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 “王荆公”。3.“唐宋八大家”之一4.作品:《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5.本文是王安石 34 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 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 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主动推行新法。他是个具有坚韧毅力的改革家,尽管受到种种阻碍,也毫不动摇退缩。他的这种坚决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课文中也有反映。6.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城北15里,风景秀美,“文革”前寺院〔即课文记述的慧空禅院〕建筑雄伟。距院约200米,半山腰还有大小二塔。十年浩劫中,塔被炸毁,寺院被撤除,现仅两洞尚存。三、讲解文章的主旨1.同学齐读全文。在齐读前先检查三个长句中停顿的划分并正音: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所以/学者不行以/不深思而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