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教案 《满井游记》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时常要开展教案预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满井游记》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满井游记》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⑴ 积累文言词语,增添文言语感。 ⑵ 了解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丰富而微秒的思想感情。 ⑶ 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寄情山水的意趣。 2、能力目标: ⑴ 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⑵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的思想感情,体味独特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⑶ 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方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3、德育目标: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育学生宠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擅长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我们刚刚送走了秀丽的春天。你们还记得春天有什么秀丽的景色吗?(学生自由回答)今日,我们将虽明朝文学家袁宏道到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看看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踏青去。 二、及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朗,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爽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松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3、写作背景: 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恼,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悠然,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听课文录音,留意字音、重音、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老师顺势检查学生预习状况,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