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容性疾病激光治疗方案 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激光治疗 仅仅在十余年前,诸如太田痣、伊藤痣、颧部褐青色痣以及各种不满意文身等还是皮肤美容科的“不治之症”。皮肤色素性病变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病变和正常组织的相间存在,所以无论是物理磨削术、化学剥脱术、烧灼、冷冻,还是整形手术都无法彻底去除真皮增多的色素而不留瘢痕。随着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的提出和激光技术的发展,90年代初期各种新型 Q开关美容激光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治疗包括上述疾病在内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中取得了近乎完美的效果,开创了医学美容的新纪元。 1、 太田痣 一般情况 太田痣,又名“眼上颚褐青色痣”,是一种侵犯巩膜和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科常见疾病,常分布于三叉神经第一、二支,很少分布于第三支发病率最高的人种为亚洲人和肤色较深的人种,在白人及黑人中发病人数较低。太田痣发病多数为先天性,但也有部分为后天发生。大多数患者在出生时即发病,其余在青春期发病。女性多见(约占 80%)。传统的治疗方法有磨削、植皮、冷冻、化学药物剥脱术、CO2激光治疗等,但治疗效果欠佳,易产生瘢痕、色素沉着等。自 1983年Anderson和 Parrish发现某些特殊波长的激光和脉冲宽度可选择性地破坏皮肤中的色素细胞且对正常组织损伤甚微后激光逐渐被广泛运用于皮肤美容领域 ,从而使太田痣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组织病理 太田痣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真皮中出现增生的黑素细胞,太田痣在组织病理学上的形态,光镜:梭形含色素细胞位于真皮中深层,数量较多,密集分布;电镜:确认真皮内含色素细胞为黑素细胞,黑素小体体积大,直径 250~650nm,数量较多,胞质内各期黑素小体均有,以III期多见,免疫组化染色 HMB45(+)。太田痣的黑素细胞具有色素细胞及早期胚胎细胞的特性,黑素细胞存在性激素受体,故推测太田痣的发病受青春期的影响。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太田痣的诊断并不困难。需与蒙古斑、蓝痣及伊藤痣等鉴别。①蒙古斑出生即有,能自然消退。且不波及到眼和粘膜。组织象中真皮内黑素细胞数量较少,位置较深。②蓝痣为蓝色的丘疹或小结节,好发于手足背及面部、臀部,组织象中黑素细胞聚集成团。③伊藤痣的皮肤损害表现及病理与太田痣相似,但病变部位一般在锁骨上、肩胛及三角肌区域,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太田痣并发。 激光治疗 波长、脉冲宽度 太田痣颜色可为褐色、青灰、蓝、黑或紫色,目前治疗太田痣常用 Q1046nm和 Q755nm 两种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