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语录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6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9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1 0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 1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 2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 3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 4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1 5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1 6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 1 7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 8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 1 9 .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二、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