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老师关于高效课堂的学习体会 面对现在的高效课堂,有些老师认为:高效课堂就是老师少讲,甚至不讲,谈讲色变;有些老师则刻意追求教学过程中表面的“唯美主义”,如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的感官“刺激”、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喧闹”——整齐划一、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俏等。特别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更是让人觉得如此。一些老师却说,这就是新理念的课堂。可我心存疑虑:这样的课堂能高效吗?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毕生讨论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班加点中解放出来,让老师欢乐地教让学生欢乐地学。 一、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呢?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老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进展。 高效进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进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实施和老师课后的反思与讨论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加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老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老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加的过程。这种主动参加主要体现在老师能否实行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二、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第一,抓好老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老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老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老师讲得过多、学生参加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