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的《庄字》读后感 庄子,可谓是我国古代的辩证法大师,是我国古代出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继承和进展,是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于丹的庄子心得读后感范文,渴望大家宠爱! 于丹的庄子心得读后感范文 1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论语》是生疏的,于丹是生疏的;但读了《于丹〈论语〉心得》后,《论语》有了新颖的别样风味,于丹也渐渐靠近了我们的心岸。 “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里的这段话,从小便耳熟能详,是孔子在讲自己的人生轨迹:十五岁的学习的起点,选择好方向,三十岁能坚固地独立,四十岁对各种问题不怀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有一天,看《百家讲坛》,一位白衣白裙的中年女子正在讲这一段,下面字幕上打着“于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的字样,面孔是生疏的,言谈是和气可亲的,她并没有咬文嚼字排列子曰诗云,而是把圣人描述的这个人生坐标放在了今日,在天地悠悠,斗转星移中,面对物欲横流、转瞬即逝,让每一个凡夫俗子去体验,去规划自己的人生,譬如“三十而立”,“并不是通过一个外在的社会坐标来衡量你是否成功,而是由内在的心灵标准衡量你的生命是否开头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镇静自若,开头对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决。”譬如“四十不惑”,“就是人能够自觉根据中庸(于丹把“中庸”理解为一种理想状态,一切都处于和谐之中,即天地万物各安其位)的理念去思考、行事。即外部世界给你很多不公正、打击、缺憾,你也能在一个坐标上快速建立自己应有的位置。”言者切切,听者意会,那种朴实无华清爽自然,一下击中了不再敏感的神经,怦然心动,冥冥之中好像碰到了知音, 没有更多的理由就宠爱上了。 于丹把解读《论语》的指南针,放在了当今快速进展的社会里,告知今日的我们,怎样有价值有效率地生活,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生活。在于丹的眼里,《论语》的价值,或者说是一切经典的价值不是用佶屈聱牙的语言作弄人,也不是用晦涩艰深的典故恐吓人,更不是用天经地义的章法约束人;所以,她不需要我们穷究义理、旁征博引,也不需要我们顶礼膜拜,奉若宗教,而是让这些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朴实的真理,穿越时空的尘埃,用经典将心灵的内在唤醒,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欲世界中找到心灵的归宿地与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