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企业战略-国有企业改革的评价及思考

企业战略-国有企业改革的评价及思考_第1页
1/10
企业战略-国有企业改革的评价及思考_第2页
2/10
企业战略-国有企业改革的评价及思考_第3页
3/10
★★★文档资源★★★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转入了重点推动、着力突进阶段。改革是理性的谨慎的,表现为有方案有步聚地以多项试点为先导,其中尤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百户试点引人注目。改革的实践将直接关乎多少年来一直处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到底将迎来一种怎样的状态和前景,其所涉之广,决定了难度之大。好在大势已趋,没有退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精心部署下以及有关方面的协同努力下,终究已在步履维艰中获得了新的进展。 这实际上涉及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评价问题。为了集中精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谢绝〞争论,但是似应允许议论。国有企业改革既然是一项事关重大、事关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自然要引起各方人士注意,而平心静气地给出一些分析,那么有助于进一步认清问题把握本质,以形成共识。 首先,评价改革不仅要看它解决了什么,有时更为关键的是还要看它揭示了什么,提出了什么。 从事物的连续性看,暴露问题并不是坏事,相反,它恰恰是事物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定阶级的改革当然要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应同时负有揭示和提出新矛盾、新问题〔甚至困难〕的任务,为下一步改革方向、目标和步聚的明朗化、清楚化提供准备。这应当是我们评价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基点。 应该说,国有企业从总体看确实面临着许多困难,亏损仅仅是其中的严重表现之一,要紧的是在诸多困难背后总交错缠绕着一些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而改革,在我看来,每前进一步,都更深地触及一些矛盾和问题,因此,及时地准确地揭示新的矛盾和问题〔甚至困难〕,本身就应看作是改革成果的阶段性表达。 纵观改革历程,从 1978 年开始,搞活国有企业就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着力点或热点、重点之一。开始是扩权让利,后来搞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简称承包制〕,都试图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改善国有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不佳的状况。这些在特定历史时期推出的不同改革措施,无疑都有相当收效,以致到 90 年代初期承包制也仍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形式。然而,这些改革措施虽然表达了中国特色的“渐进性〞,但与其相伴而生的历史局限性,随着改革自身的深化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又要求有新的突破。比方扩权让利,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有企业完成国家方案和增产增收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开展意识和盈利意识,但企业行为缺少有效的约束,生产增长主要依靠投入增加,这反映到宏观上就是财政赤字增加和通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企业战略-国有企业改革的评价及思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