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教案第三课时读点古诗珍惜友情(教案)设计:张成武教材分析:《四时读古诗》是本校开发的一本校本教材,分类汇编,主题明确,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也是一本难得的面对高考的专题教材。教学目标:1、培育学生正确的交友观。2、知道学生掌握一定的交友之道。3、帮助学生们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读通语言,读懂情感,鼓舞学生积极讨论,疑义相与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友情是学生人格建构和情感支持的重要内容。友情关系的稳定性增强而亲热性降低,友情关系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是当代学生友情关系的基本特征。借助古代诗歌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友情观的形成,帮助他们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二、讲授新课(一)简介送别诗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予诗人自己的理想理想。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表达深挚的友情。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送别诗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二)送别诗的艺术特点 A、托物寓情形象生动就是采纳托物或比物的手法来表达某种情谊或情怀。情谊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要把无形的东西变成形象的东西,就需要施展多种艺术手段,包括托物寓情在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此句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名家赞道: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方而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此外,比较有名的托物寓情的诗句还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是托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谊。“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