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原文 7 篇 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原文 7 篇 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原文(1) 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有感 原创: 苏子/文 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大文豪苏子历经千年不衰,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世界每一个角落,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能听到有人吟诵几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子和李白杜甫一样,成了华人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初读《赤壁怀古》是在中学时代,那时候对于这首朗朗上口的佳作,感受的是苏子的不同于常人的冲天豪气,”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世间英雄不管在历史上是何等的潇洒自如,即便是羽扇纶巾的周瑜也会随着历史长河推演,变成人们铭记的一个符号。面对残酷的历史,苏子表现出的不是一般文人的哀叹,”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彰显了苏子在荣辱穷达面前的一种豪壮,但是有谁能知道这是苏子先生在最为落难的时候写下了这千古豪放代表的佳作!豪放派自此也就成了苏子的一个标签。 今日读了余秋雨先生的《苏东坡突围》,对苏子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让国人共享千年的苏子先生,想当年也难逃被世俗围追堵截的厄运。”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苏子遭迫害不是因为他志不高身不清,更不是因为他心不忠意不诚,而是他太过优秀,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就像他的弟弟苏辙所言”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苏子是忠君爱国的,在他遭诬陷下放黄州的时候,他给李常写信”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虽怀坎〔土禀〕于时,遇事有可遵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 苏子虽身处偏远地带,远离朝堂,但是心中的大义不减分毫,”让他在何处做这篇人生道义的大文章呢?没有地方,没有机会,没有观看者也没有裁决者,只有一个把是非曲直忠奸善恶染成一色的大酱缸。”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还有什么比这更痛苦的吗? 苏子是重情的,与爱妻王弗结婚三年,极尽恩爱,但是天妒红颜,年仅 27 岁的王弗不幸病逝,这对苏子的打击是无法言表的,时隔十年之后,他写下了千古悼亡第一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考,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子是重义的。他的生活一半都是为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