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第 1 课草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情境导入】内蒙古大草原土壤肥沃,牧草茂盛,野花芳香,空气新鲜,湖泊晶莹。蒙古族同胞就生活在这风景如画的草原上。草原风景美,蒙古族牧民更美……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走进内蒙古,走进《草原》,来一次草原之旅。【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提示及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2.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明确:地点转换顺序。3.用最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的大意。明确:我们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欢迎。4.试着划分本文的层次,并归纳每部分大意。-2-明确:本文共 5 段,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 段):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给人带来的乐趣。第二部分(第 2〜5 段):访问陈巴尔虎旗时受到蒙古族主人的热情欢迎和款待。二、梳理思路一一探究文意1. 研读第 1 段。(1)从“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中,你能读出哪些意思?明确:点题,第一次来到草原。(2)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明确: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等景物来写的。(3)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草原的?明确:天空,天底下。2. 研读第 2〜5 段。(1)给第二部分(第 2〜5 段)分层并概括层意。明确:第一层(第 2 段):主人迎客。第二层(第 3、4 段):主人待客。第三层(第 5 段):主人和我们惜别。(2)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明确:热情好客。-3-(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明确:风光和人情。三、研讨释疑一一重点探究1. 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从课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明确: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2.“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原环境有什么特点?明确:十分静寂。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中“惊叹”与“舒服”,“愿久立”与“想坐下”是否互相矛盾?明确:不矛盾。作者惊叹的是那从未见过的“一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