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十讲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一、斯大林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苏联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形成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式、道路,是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具体实现形式。包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体制,这些内容既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共同规律,又反映了苏联在具体历史条件下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形式,即社会主义的特殊性。文从 1928 年 10 月到 1939 年 12 月,苏联完成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由于消灭了城乡资本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制度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于消灭了所有的剥削阶级,剩下的只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苏联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农业国,苏联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36 年 12 月,苏联制定和颁布了新宪法。这部社会主义宪法,不仅规定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且具体规定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政治运行机制。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标志着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形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首先,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时期,正是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苏联所在的复杂而险峻的环境,促使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帝国主义纠合了 14 个国家,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一起,反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干涉和叛乱。面临帝国主义包围和入侵的形势,为了打退帝国主义的进攻,粉碎反革命势力的叛乱,巩固苏维埃政权,苏联不得不尽快建成工业强国,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提到了首要地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其次,这一时期,苏联党内发生的关于社会主义前途的争论。对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1920 年后,列宁逐渐形成了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由于斯大林、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认识上的差异,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党内的论战。斯大林批驳了托洛茨基不相信苏联用自己的力量建成社会主义的说法,批判了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新反对派关于“没有西方革命的支持经济落后的俄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观点。在党内论战中,斯大林进一步阐释了列宁晚年提出的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斯大林认为,在政治领域,苏联的资产阶级早已失败,在经济领域,苏联的资产阶级正在被战胜,苏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