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一、问题的提出 莱辛说过:“假如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我把这段话抄给学生,让他们讨论莱辛为什么这样说,学生都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学习。他们举例说: “假如我们有了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那么没有老师时自己也能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而且是几十、几百篇文章的。”学生的讨论说明,口子圣陶先生讲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话,决不仅是教者一厢情愿的教学最佳境界,更重要的是这话体现了学生们渴求获得自学能力的愿望。这是从理论上讲自己为什么培育学生的能力。 从自己的实际情况看,我尤感非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可。我在接这个班前是学校副教导主任,分工负责全校 1500 多名学生的辅导工作。我再三请求当班主任,终于在 1979 年 3 月获得了校领导的批准:教初一.七班的语文课并做班主任,但有约法三章:第一,全校学生的辅导工作不能耽误;第二,其他兼职诸如党支部委员、校工会副主任、组织文科考古工作等不能推辞;第三,当班级工作与学校工作冲突时,即应放下班级工作。我答应了这三条,便想:假如学生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我自然可以腾出时间做学校工作,那就大致能做到班级、学校工作两不误了。 学生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 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学生是重点中学按 4 : 1 选拔之后剩下的。我们班级语文平均成绩 45 分,最低的 24 分。我和学生谈心,了解到语文成绩差的学生有几个共同点:一对语文课缺乏正确理解,怕学语文耽误其他科,而不愿做语文练习;二不自己写作文;三不看课外书;四不是为猎取知识学语文,而是为了应付老师,不得不上语文课。 这些,从理论和实践上告诉我,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培育听说读写能力,必须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 做法 自学能力从心理学上讲,既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个性特征。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的形成,都要经历知、情、行、恒的心理过程才能形成和进展,我也注意根据这个规律去培育学生。 (一) 知。 提高学生对培育自学能力的认识,我讲许多青年自学成才的动人事迹;讲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孩子们良好的自学习惯;讲爱迪生、高尔基自学的辉煌成就。最使学生们感动的是埃及自幼双目失明、后来坚韧自学成为教育部长、埃及文豪地塔哈 侯赛因。听了法国自幼断臂用嘴叼着笔作画,成为世界著名画家的戴尼斯的事迹,学生们震惊了,他们在日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