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成员: 李 珏 刘美杨 邹 静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讨论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讨论论题的确立 大学生一度被称为“时代骄子”,大学校园也成了“象牙塔”。这些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虽然得到了迅速的进展,但大学生仍旧是少数,他们仍然是同龄人艳羡的群体。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应该受到关注。在很多人看来,他们聪慧、自信,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然而,当人们真正走进大学校园,深化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会发现情况远比想象的复杂,有些至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郁闷”、“无聊”、“没劲”、“憔悴”成了常常挂在大学生嘴边的口头禅。那么大学生对目前自身生活状态的认识、感受究竟怎样它们存在什么样的特点呢目前的大学生讨论多集中于消极情感,如抑郁、焦虑等等,不能全面地反映他们的主观生活质量,有必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展开讨论,深化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主观幸福感讨论立足于积极情感,是不同于过去心理学讨论的全新的讨论视角。讨论有助于丰富正处进展中的主观幸福感理论内容,对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大学生的自我保健,从而改善大学生生活质量,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主观幸福感的涵义 幸 福 感 在 英 语 中 有 不 同 的 表 达 : happiness ,well-being ,eudemonia,psychology well-being,subjective well-being (SWB)等。目前,心理学家倾向于合成词 subjective well-being,这个词直译就是主观好的存在,它的意思就是指健康、欢乐的状态。《新英汉词典》释义为健康、幸福、福利。我国学者一般将其译为“主观幸福感”,有时也简称为“幸福感”。 (一)国外学者关于主观幸福感概念的观点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问题,心理学家们的意见并不统一,从他们各自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可归纳为五种看法。 1、以 Neugarten 和 Cantril 为代表,将主观幸福感界定为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认知评价。Neugarten 编制的生活满意感指数量表(LSI)和 Cantril 编制的自我标定梯形量表(SAS),都是从被试对自己生活是否满意的认知评价角度评定其主观幸福感。由于这种测量是和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的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指标体系讨论相结合的,也可以称作生活质量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 2、以 Bradburn 和 Watson 等为代表,主张幸福感是当前正性情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