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程的一些体会 新课程强调,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引导者和参加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进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加,意味着平等对话,老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在执行课程准备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进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独特化的制造过程。在将来的课堂上,学问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学问、老师个人的学问、师生互动产生的新学问。新课程将转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老师不再只是传授学问。老师个人的学问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学问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转变,使老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递、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转变,老师失去了解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老师从学问的权威到平等参加学生的商量,从学问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 为了彻底转变老师的教育观念,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工作。分别聘请了广西师大教育科学学院的唐副院长和博士来给我们全体老师进行了关于新课程的学术报告。他们谈到了新课程改革的依据,“三个中心”和“五步教学”。三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五步教学是:1、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 4、验证 5、体验。这“三个中心”和“五步教学”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得到了验证,我们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的,去逐步转变老师的教育观念的。如何实现和促进学生的进展已成为我们全校老师研讨的问题,我们觉得主体性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擅长激发学生的能动性,鼓舞学生的制造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进展,主动进展、生动活泼地进展才是真正促进学生主体性进展的学习方式。 博士谈到了从“刚性“课程走向”弹性“课程的论述。刚性课程的特征是:课程的权力高度集中,造成很封闭的课程,表达课程权力的形式是至上而下的行政形式。弹性课程的特征是:具有多样化,要加强教学的不确定性,而不是预设的固化的〔即是引导学生往老师事先挖好的坑里跳〕弹性课堂是要将教学过程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听了两位专家的报告以后,得到了一些启发和收获。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课程改革真正的阻力是来自老师本身,作为老师确定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