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反思课程标准下习作教学之路该怎么走,该怎么教?这是困扰我多年的话题,我多次深化村小亲自听习作教学之课,感触颇深呀。现我就谈谈我对小学习作教学粗浅的反思: 我还依稀记得我教小学三年级时(2024 年)第一篇习作是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虽然上课我进行了指导,学生也试着说了,但是等到作文交上来,真是惨不忍睹,与自己想象中的距离相差太远了。一次作文下来,在我当时的眼睛里,没有一篇是像作文的,“猫尾巴长的”、“前言不搭后语的”......更多的是不知所云,几乎有百分之八十多的作文要重写。我想,这是第一次习作,可马虎不得,我就再上一次,非让他们写好不可。破天荒地我对学生进行了详细的指导,不但给学生看了人家写的介绍课余生活的文章,还针对学生的题材进行提问,让他们把这些问题串起来就是作文了。这样又一轮下来,还有将近 2/5 的人写不好。怎么办?是坚持不懈地让他们再写再改吗?我犹豫了,因为这样二度指导下来,我已经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假如再指导学生还是写不好呢,会不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于是我就给这些作文放行。 反思:那时我个别指导学生作文时,学生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到底什么是作文啊?”他们很困惑。第一次作文,我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其实学生的作文是在练习实践中逐步提高的,不能操之过急。一是要了解学生的实际习作水平和课标的习作要求,用平常心来看待学会的习作。其二在作文前缺少铺垫,其实一开学就应该指导学生参加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课余活动,让他们记录下来;下课有意识的跟学生进行谈话,了解熟悉他们的课余生活,这样上起习作指导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 学生作文不会写,怎么办呢?那就从写日记入手吧。为了提高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我还通过定期评比的手段,每周一评,这样肯定可以增强他们写日记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励学生有意识的提高日记的质量。写日记就相对比较宽松,内容和形式以及文字的数量上我都不会给学生定什么框框,只要能写就好。出现转机是在第二单元的观察作文阶段。吸取了前一单元习作教学的教训,也想起教研员曾经说的以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所以在上本单元第一课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记录生活。第二天的日记交上来,我不禁喜上眉梢,因为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不能的方面去观察,有的观察了树叶,有的观察了蜗牛。我马上抽了一段时间,让写得好的学生上台读他们的日记,我在边上评议每一篇习作的优点。问他们这次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