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领导干部“学史崇德”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学史崇德”这个主题,作个简要发言,主要谈三层意思: 一、对“学史崇德”内涵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这四个目标中,崇德是一种精神动力; 学史崇德就是要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俗话说,百行德为首,百业德为先。有句古话叫“求忠臣于孝子门”,意思是说一个对父母不孝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对国家和人民忠心耿耿。应该说,道德水平的高低、道德修养的好坏,是推断一个共产党员合格与否的第一标准,也是决定一个共产党员有没有光明政治前途的重要基础。我个人理解,道德品行是做人为官的“指南针”。从古至今,我们中华民族就强调做官先做人,从政德为先。《论语》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讲的就是德乃为官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强调,治国先治吏,官清民自安;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习近平总书记在1990 年主政福建时写过一篇《为官四要》,其中就讲到为官之德在于清廉,当领导要以德服人。可见道德品行的重要性。道德品行是行走仕途的“方向盘”。人而无德,行之不远。守住道德底线,为官才能长久。对于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底线就是党纪国法,底线就是道德良知,守住了底线,就守住了未来。现在干部出问题,多数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德’上。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易中天曾说过,当下中国最缺的就是底线,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 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强化底线意识,坚守人生底线,才能幸福平安生活。 一、守纪律、讲规矩,廉洁自律永葆“底色” 要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严格遵守信访条例和规章制度,坚持组织原则,恪守规矩,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想人民所想,为人民所为,严于律已,修正养心,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做为一名信访工作者,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要把来访人当家人,把来信当家书,把来访事当家事,分清轻重缓急,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情杂而乱为,不以事忙而怕为,不以事急而盲为,当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人”。 二、敢担当、有所为,廉洁自律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