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怎样读经典《礼记》

怎样读经典《礼记》_第1页
1/11
怎样读经典《礼记》_第2页
2/11
怎样读经典《礼记》_第3页
3/11
怎样读经典《礼记》 怎样读经典《礼记》 中华礼学是以礼法、礼义之学为核心的学术文化,其理论形态则是《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经典,《三礼》对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下面是 yjbys 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礼记》的学问,欢迎阅读。 一,性质与源流 孔子教授弟子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高哲理的载体,但是文古义奥,不易通读,因此每每需要有关怀性的读物,为此,《易》有《十翼》,《春秋》有《三传》,而《礼》则有《礼记》。 六经中的“《礼》”,后来称《仪礼》,主要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诸礼的“礼法”,受体例限制,几乎不涉及仪式背后的“礼义”。而不了解礼义,仪式就成了毫无价值的虚礼。所以,七十子后学在习礼的过程中,撰写了大量阐发经义的论文,总称之为“记”,属于《仪礼》的附庸。 秦火之后,西汉人能见到的用先秦古文撰写的“记”照旧不少,《汉书·艺文志》所载就有“百三十一篇”。《隋书·经籍志》说,这批文献是河间献王从民间征集所得,并说刘向考校经籍时,又得到《明堂阴阳记》《孔子三朝记》《王史氏记》《乐记》等数十篇,总数增至二百十四篇。由于《记》的数量太多,加之精粗不一,到了东汉,社会上出现了两种选辑本,一是戴德的八十五篇本,习称《大戴礼记》;二是他的侄子戴圣的四十九篇本,习称《小戴礼记》。 《大戴礼记》流传不广,北周卢辩曾为之作注,但颓势照旧,到唐代已亡佚大半,仅存三十九篇,《隋书》《唐书》《宋书》等史乘的《经籍志》甚至不予著录。《小戴礼记》则由于郑玄为之作了杰出的注,而风光无限,畅行于世,故后人径称之为“《礼记》”。 唐贞观年间,孔颖达奉诏撰作《五经正义》,其中的“礼”,用《礼记》替代《仪礼》。《礼记》由此跻身“经”的行列,“附庸蔚为大国”,与《仪礼》地位发生逆转,成为《三礼》中最显赫的经典。 二、分类与 《礼记》一书,紧紧围绕儒家的政治理想、治国方略、天人关系、典章文物等展开,多角度、多层次探究礼乐文明奥蕴,阐发其学理与规则,内容广博,题材丰富。其中称引的孔子语录数量很大,而且大多不见于《论语》,对于商量儒家思想,弥足宝贵。 《礼记》四十九篇,古人对它的分类比较琐碎,而且多有歧异。我们依据“经与记”的关系,约略分之为三大类:一是与《仪礼》有直接对应关系的;二是与《仪礼》有间接对应关系的;三是脱离《仪礼》经文的,如《礼运》《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怎样读经典《礼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