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专业生长:第二讲 1第二讲 老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智慧? 各位老师,我们接着讲第二个专题:老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智慧? 第一个专题我们讨论了“老师应该具备哪些课程智慧”。老师的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老师的“备课”。我们的基本结论是:做老师的人一生都在备课。他一生都在寻找、开发、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一个好的老师,他的经历,他看到的,听到的,不时地被转化为上课的内容。真正好的公开课,不是一个星期就可以准备好的。有些老师一旦上公开课,就浑身是胆。为什么?他有经历,有阅读他一直在备课。真正好的公开课,往往在上课之前,有大体上的准备,然后有临时的生成。他在现场突然会冒出来很多智慧来。真正的有课程智慧的老师,他就不时地积累课程资源,积累之后,那些课程资源就会在课堂上蹦出来。 如何让课程资源在课堂上蹦出来?如何让课程资源进入具体的课堂教学?这是我们所要讨论的“教学智慧”严格地说,老师的“课程智慧”与“教学智慧”是连在一起的,很难分割。老师的“课程智慧”以和课程资源的开发既显示为老师的“备课”行为,也可能存在于具体的教学过程的现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需要有相关的课程智慧以和临时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机智。但是,还是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划界:老师的“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老师的“备课”行为,而老师的“教学智慧”主要显示为老师的“课堂”行为。因此,当我们讨论“老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智慧”这个主题时,这个主题也就可以转换为:一堂好课的法律规范是什么?或者,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我个人同意将老师的“教学智慧”概括为三点,这三点也可以视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第一是传道,第二是授业、第三是解惑。 传道 “好课”总是让同学有一种感觉:他被你感染,一种力量感染,新课程称之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基本上都是不可以教的,只能感染。一个老师上课有没有激情,取决于这个老师的生活态度,他的生活态度会以看不见的方式感染他的同学。 我推举的第一个有关“传道”的案例是美国电影《死亡诗社》。 这部电影在很多地方在流传。我在广州的购书中心买过几十张《死亡诗社》,我自身观看,也送给我的朋友广州的购书中心有专门的音像店,我每个月会到那里去寻找资料。我一直在搜集教育电影、教育录像。我上课的时候,就给同学提供一些教育电影或教育录像的片段,作为课堂讨论的案例。 有一段时间我给广东的校长做有关“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