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课堂上怎样运用评价语言老师在课堂上怎样运用评价语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老师在课堂上常常使用评价语言,而用评价又是惊人的相似。仅仅是为了评价而评价。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渗透,我们都意识到评价是重要的,却又总是走不出传统的为评价而评价的模式归根结底是主观上没有弄清评价的作用。老师怎样在课堂上运用评价语言。 “不错、好极了、真了不起、”这些都是鼓舞性语言,学生一听就懂,然后鼓舞的评价过于单一,模式化学生更希望知道自己好在哪里。 鼓舞不是一味地说好,而是应肯定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和性格,学生通过老师的评价对自己的优势有所认识。因为人的潜能是多元的,主动评价学生时能发现学生的强项潜能,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树立起自信,注意对学生健康的情感,价值观的鼓舞性评价十分重要的。这种鼓舞的作用十分巨大。这将使他们更自信,更坚定,更乐观面对生活。 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只要他们出力尽心了,我们都要诚心地为他们祝贺,真心地为他们兴奋,不要吝啬鼓舞性的词语,课堂上“节外生枝”、“出格”行为只有在正确的引导下,才会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课堂上学生迟到了、“拦路虎”、有了过不去的“门槛”,不是“杀虎”、“砍门槛”,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随时进行自我反馈与分析,自我调节与完善,从而积极地把评价纳入到学生的认识活动中去,使他们在自我评价、自我比较中获得自身进展。从而明确的评价的作用。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导情境以及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评价语言可以丰富多彩。老师可以运用口头语言、表情语言、肢体语言,调动全身的每个细胞参加对学生的评价,通过恰如其分的评价、动作、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意传给学生,以自己真情感染学生,这样才可以使评价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