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建设规划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人民医疗卫生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西医结合充分吸收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特长,并使之相互沟通、相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对继承进展中医药学、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促进进我国医学和世界医学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24-2024 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进展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完善中西医结合高等教育体系,提高中西医结合人才培育质量,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受教育部委托,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于 2024 年开始制定《中西医结合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该标准中明确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育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中西医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并为他们将来从事中西医结合教育、科研、管理、对外沟通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具备较为系统的中西医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中西医结合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创新创业的能力;最终达到知识、能力、素养全面协调和可持续进展。”而教材建设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提高教学质量、造就高素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我校相关文件精神,我院应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总结经验,仔细讨论 21 世纪教材建设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方法。我校作为一所年轻的中医院校,又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办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深化教材工作改革,突出重点、提高质量,注重特色,建设或者选用一批既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先进水平,又符合我院人才培育目标和培育模式、适用性强、质量高的教材尤为迫切。3、“十三五”教材建设与管理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具体措施等。思想与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进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培育高质量人才为根本,建立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进展,反映现代现代教育理念,符合高素养、应用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