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心律失常领域新进展

心律失常领域新进展_第1页
1/7
心律失常领域新进展_第2页
2/7
心律失常领域新进展_第3页
3/7
心律失常领域新进展科学、发现与创新是近年来心律失常领域的主旋律,每年都有大型临床试验的公布,以及各类新技术的发布,这对于心电生理的持续发展、对心律疾患病人的治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聚焦 2011 年美国心律学会年会(HRS)上发表的最新进展,突出本领域的最新技术亮点和最新循证证据。1HRS2011 最新公布临床试验(Late_breakingtrials)1.1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_D)植入者的除颤(shock)后生存分析:ALTITUDE 研究:方法:分析了入选 LATITUDE 远程监控系统的 ICD 和 CRT_D 植入患者的生存结果。3814 名有 shock 者导致首次 shock 的心律事件由 7 名电生理专家判断。在每一种心律分类中,有 shock 的患者与无shock 的植入者匹配(无 shock 者 3630 名)。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4±13)岁,78%男性。平均随访(25±17)个月直至出现首次 shock。最多见的至 shock 的心律是持续性单形室速(SMVT)占有 shock 患者的 36%;VF/多形室速(PMVT)导致 shock 的占 16%患者;SMVT 和 PMVT 导致 shock 的占患者 7%;由于房颤/房扑导致 shock 的占 18%;窦速/室上速导致的占 17%;干扰/伪差/过感知导致的占 5%;非持续性室速导致 的 占 1% 。 与 无 shock 的 植 入 者 相 比 , 因 SMVT(HR1.65,PV0.01),VF/PMVP(HR2.10,PV0.01),SMVT和PMVT(HR2.77,PV0.01),非持续室速(HR2.12,P>0.05),和房颤(HR1.61,P>0.05)导致 shock 的生存率下降。相反,由窦速/室上速和干扰/伪差/过感知导致 shock 的与无 shock 者生存率相当。结论:与无shock 者相比,因室性心律失常或房颤而接受 shock 的死亡风险增加。而由窦速/室上速和干扰/伪差/过感知导致 shock 的并不增加死亡。Shock 后较差的预后可能与基础心律失常种类更相关,而非 shock 本身。1.2 辨别房颤消融术前和术后有症状和无症状房颤事件的发生率 ——(DISCERNAF)研究:方法:该研究入选植入环状记录仪(ILR)进行长期房颤监测的患者。8 个中心 50 名患者入选。所有患者在消融前至少 3 个月植入 ILR,术后随访 18 个月。病人有标准化的、详细的日记以记录心律失常症状的发作和终止。所有患者接受广泛肺静脉前庭电隔离,并经环状标测电极证实。ILR 数据每 3 个月导出一次,所有事件以盲法评判并与患者症状日记对照。有症状性复发定义为ILR 事件>2 分钟同时有症状记载(无症状性复发则为没有记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心律失常领域新进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