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学生演讲礼让学生演讲一马艺在上月亮班的时候就养成了每天放学后必阅读的习惯,我们总是捧着学校发的各类故事书和孩子一起畅游在书香中。我们比较重视孩子的经典国学教育,培育孩子高尚的品质,是从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的。同时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要身为示范,自己身正才能教人。 马艺在听她爸爸妈妈讲故事的时候,她稚嫩的眼神中常常流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我们就会不厌其烦的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语解释给她听,直到她露出满意的笑容。有次去浙江图书馆的时候,碰巧楼下正在卖书,我们给她买了图文并茂的古代儿童品德故事书――《孔融让梨》、《陆绩怀桔》等。其中《孔融让梨》就是一则比较经典的故事。故事大致讲的是,汉代人孔融在四岁时,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弟弟吃,这种懂的谦让,尊敬兄长爱护幼小的道理,需要从小就给小孩子教育,特别是在这个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的社会里尤其重要。昨晚,我问马艺:家里有四个大小不一的苹果怎么分?马艺回答:最大的给奶奶,最小的留给我。再问:在你面前有三个石榴怎么分?马艺回答:最大的给奶奶,中间的那个给爸爸,小的给妈妈。我可以吃家里的其它水果。 历史上四岁的小孔融让梨,体现的是懂礼节,现在多的是独生子女,家里只有独苗一根,很多时候已经很难让他们体会到这个让的精神,所以更加需要这个教育,让孩子学《孔融让梨》要学真谛,学精神,“让梨”而不抢“梨”不争“梨”,淡化个人得失,为了他人主动让利让贤,多些谦让,这样她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社会就变得更和谐。比如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爷爷老奶奶让坐,在公园里主动让体育锻炼的器械,放学回来后主动跟其他小孩一起共同沟通,分享欢乐!我们不忘《孔融让梨》故事,在各种诱惑的“梨”面前,常告诫她应该怎么做。希望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 生活中常常遇到孩子不讲理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有针对性的找些书籍来阅读。一个故事读完后,我们会让女儿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讲了些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再结合自己的言行分析、讨论一番。这样孩子既从中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从而也培育了女儿的概括理解能力。另外,在幼儿园里,学会亲近老师、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礼让学生演讲二《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千古流传。这天,我翻开《修雅集》看到了小孔融拿着梨送给爸爸的图片,我迫不及待地读起了《孔融让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