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读书笔记 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有感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原来跟孩子的沟通如此重要而又如此复杂,简直是世界上最深奥的一门学问,这不单单是你对着孩子说“我爱你”就足够了。这本书从方方面面来向我们介绍了和孩子沟通沟通的技巧,作为一名老师,也作为一位家长让我觉得自己的教育理念又一次得到了提升,与孩子的交往又有了更多的诀窍。我就两方面来谈谈感受 一、与孩子有效的沟通 有人说,让一个人出生是很容易的事情,但让一个人健康成长需要付出很多。书中所提供的种种沟通的技巧,对我们实现与孩子间有效的沟通很有帮助。这本书没有多么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简单易行的方法,但却抓住了教育的核心——— 接受与倾听、理解与尊重。对与孩子的沟通我有以下浅薄的看法: 1 、先做朋友,再做父母。小学生往往对居高临下的父母持否定态度或产生逆反心理,这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关。这一阶段孩子的思维具有批判性,对成人的话会做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渴望平等”是这一时期孩子的最强烈的心理需要。因此,家长最好以大朋友的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或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 2 、谈话、商讨的方式。父母要以比较民主的教育方式,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解释的权力。当孩子觉得父母不是以长者的身份和用权威语气来教训他的时候,父母的意见往往容易被接受。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与孩子谈话时常用“你应该怎样”、“你必须怎样”,这是一种强行的命令式口气,假如变成协商的、讨论式的口吻,如“你能不能怎样”、“争取怎样”、“建议你怎样”等等,孩子或许更容易接受。 3 、把爱和鼓舞放在嘴边,不要埋藏在心里。我们培育一个人,就是培育他的自信,我们摧毁一个人也就是摧毁他的自信。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表扬和肯定,希望得到赞许和承认。因此,当孩子失败、失去自信心的时候,父母的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句鼓舞的话往往会使孩子重新振作起来。可悲的是多数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不是鼓舞、承认和赞许,而是指责和训斥,致使孩子真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从而破罐子破摔。 二、让孩子学会选择和负责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选择的路口,每个人终将独立地去面对生活,承担好与否的结果。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永远代替孩子去承担不应该承担的事或责任。假如在小学、中学阶段父母能适当放手,不替孩子选择,让孩子自己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懂得负责,这样对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奋力前行是有好处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