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复习政治学科易错易混知识剖析及训练》系列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一、易错易混知识点剖析误区一 社会保障的对象是社会上某些不幸者 【剖析】①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它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方面内容。②社会保险是为工薪劳动者在年老、疾病、生育、 失业以及遭受职业伤害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③社会救济是对生活在社会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社会贫困成员或遭受意外灾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④社会福利包括以全体社会成员为对象的公共福利,对国家职工的福利和对孤、老、残、幼等社会困难成员的特殊福利。⑤社会优抚是对烈军属、伤残军人、复员转业军人优待抚恤。社会保障制度四方面内容在保障对象上虽有差别,但已涵盖了社会全体成员,既包括聋哑伤残等不幸者,也包括全体社会成员的生老病死。误区二 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好【剖析】①社会保障所需资金来自国民收人,生产的发展是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造成政府负担过重,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则会损害劳动者的积极性。②我国的社会保障,要把基点放在我国现有社会生产力水平上,要从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低,人口众多而且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基本国情出发,考虑国家、企业、个人的承受能力,本着兼顾发展生产与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原则施行。误区三 任何社会成员都同等地享受社会保障【剖析】①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任何权利的实现都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②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公民有享受社会保障的基本权利,同时公民又有缴纳社会保障费用的义务。③公民只有在履行规定义务的前提下,才能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对那些有能力履行义务而不履行者,社会有权力把他们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误区四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结果,因此,只要有合同,就是合法有效的【剖析】①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劳资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和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之规定的原则下产生的。题目中观点认为“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结果”是有一定片面性的。②签订劳动合同的一般程序是:首先由劳资双方签订劳动合同书;然后要由劳动行政部门对所签劳动合同的合法性进行鉴证,方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