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教材重点主与时政热点的有机结合20 年文综政治备考重要考点和时政热点梳理 四一、关于综合发挥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论述 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教材重点论述: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而且要求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把“有形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上册 P54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这些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这些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它们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P57 )二、全面把握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系统 对国家宏观调控认识的深化和具体化。这一考点的主要表述是在经济常识上册 P54 ~ P57 ,详细讲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原因、主要目标、手段体系及运用的要求。但在经济常识上下册各课中,有关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贯穿全书。包括:价值规律的作用 P29 ~ 31 ;市场调节的缺陷和要求 P53 ~ 57 ;法律保护正当竞争与取缔不正当竞争 P91 ~ 92 ;处理好优化三大产业的内在关系 P98 ~ 114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P124 ~ 127 ;财政的作用(下册) P12 ~ 17 ;税收的作用(下册) P23 ~ 25 ;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下册) P40 ~ 42 ;银行的作用(下册) P49 ~ 50 ;发展商品服务市场的原则、要求和目的(下册) P74 ~ 75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扩大内需(下册) P81 ~ 85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下册) P86 ~ 92 ;对外贸易和关税(下册) P117 ~ 119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下册) P124 ~ 127 等,都具体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作用和目标。 12 月 3—5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指出,国家宏观调控要防止宏观经济过热,货币制度从紧,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同时,较大幅度地增加社保、教育、住房保证等方面的支出。三、近期国家宏观调控实施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