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课改,努力攀新高——关于 20 年新高考的一些思考 20 年,对于我们如皋中学来说,是特别值得铭记的一年。我们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进新课程改革,以缜密的谋划指导办学行为,以精细务实的工作态度积极应对新课改的要求,使我校“小高考”(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喜获双丰收。小高考四 A 通过总人数 366,在全省同类学校遥遥领先;在年的高考中又创造了让每个如中人都引以为豪的新成绩,为老高考模式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周路遥同学以 704分列全省高考总分第二名;朱婕、朱玲玲进入全省文科类考生前十强;全省前 8000名达 292 人,列全省第一;600 分以上 663 人,列全省同类学校第一;本一上线 781人,本科上线人数首次超过千人大关,达 05 人。一大批学生喜录名牌大学,到目前为止,13 人录取北大清华,61 人录取南京大学,57 人录取东南大学,21 人录取复旦、上海交通大学。在两级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这一年里,我校继续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学校和谐的教育环境,凝心聚力精心打造如中品牌,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已驶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作为继山东、宁夏、广东、海南 4 省区之后第二批新课程改革实验区,我们在 20 年将迎来新高考模式。新课标下的高考怎样考,命题形式和试卷结构会如何变化, 新课标的能力要求该如何体现在高考试卷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来应对这些变化,这一系列问题引起教师、考生和家长的共同关注,也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问题一:命题形式和试卷结构会如何变化 通过对山东、宁夏、广东、海南 4 省区年各科高考试卷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到高考命题形式日趋多样化,高考试题在打破知识板块壁垒,加大学科内知识整合力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这些高考试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将各学科内部知识板块进行了相互综合,昭示出清晰的命题指向;在通过改造、扩充、延伸传统试题,稳定试卷难度的前提条件下,向“题海”战术提出了挑战;在看似简单的背景知识下,创新设问方式和答题指向,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全面性。同时,选修模块纳入考试内容,以及选做题的出现,给新课程高考试卷结构,尤其是新课程考生的应考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总体来看,力度还不算大,那么年江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