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成为教育的灵魂心得体会 爱是教育的灵魂,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属,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无论是采纳毫无原则的溺爱,还是采纳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其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属都盛满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这份爱里面寄予了父母对孩子未来的忧虑、担心、向往、希望,即使父母本身在人格、道德、学业、事业上有着瑕疵和缺陷,也会从心底希望孩子走一条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不希望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希望孩子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取得优良的成绩,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走一条完美的生活道路。 幼儿教育期间,爱是教育的主旋律,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许多民间资本不断涌入到学前教育服务领域,家长送孩子入园是购买教育服务,作为消费者,家长有权利要求学校提供优质的服务,在这种教育服务中爱是不可缺失的主要元素,作为提供服务的学校和老师就有义务穷尽办法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所以走进幼儿园你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欢乐,看到孩子们欢乐的笑脸,这些欢乐和欢笑中积淀着老师们沉甸甸的爱。 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接受到的教育服务正悄悄发生着改变,家长和孩子不再是趾高气扬的消费者,成了教育的责任主体,受教育是孩子和家长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国家、社会、学校、老师则为孩子提供了免费的服务,我们知道在商品经济中,作为接受任何免费服务的受益者是无权提出异议的,没有了被服务者不停诟病的学校和老师,理所当然在对孩子的教育付出中就有所懈怠了,其中也包括了对孩子真诚的爱,中国的教育改革在不断的循环往复的进行着。 但一直没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关键是我们的教育改革,忽略了教育的关键群体老师,一个扼杀了老师参加热情的教育改革,注定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越是教育改革老师的职业认同感越低,老师的幸福指数不断下降,倾向于教育职业的人才越来越少,这就注定了老师质量的参差不齐,当然从老师内心深处迸发出的爱的源泉就会枯竭了,再加上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制度,不科学的课程设置、不完整的学科设置、不结合实际的教学时间安排,都跟爱的教育渐行渐远,近期老师猥亵、强奸小学生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频现网络,“海南小学校长开房门”持续发酵,“云南丘北县幼儿园投毒案”,频现全国校园暴力视频事件,无一不为我们的教育笼罩下厚厚的阴霾,给教育的美好形象打下惨不忍睹的烙印。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一切教育的源泉都应该源自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