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 《怎样听课和分析课》读书体会最近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 100 条建议》“怎样听课和分析课”大感兴趣,文中苏霍姆林斯基向年轻的校长们提了几点意见,读来也使我深有感触。作为一名新老师,总有许多听课的机会,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其他学校。就像去年出去听课,当时听的是小学信息技术展评课,每位老师选手都很优秀。当时第一吸引我的是每位老师的教学态度,就像文中说的“老师的个人榜样在课堂上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是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安排巧妙,如同文中所说的“课是教学和教育过程的主要阵地;课是学生的治理生活的这样的一个主要的领域”。学生在短短 40 分钟的时间内,通过老师的引导,成功挑战了每个任务。整堂课下来觉得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读后才明白原来听课也是门学问,不管听谁的课我想着应该都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管听谁的课,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不管是听经验很深的老老师,还是像我这般初出茅庐的新老师的课,对于所听的那堂课就该做好相应的准备。年轻老师要想获得快速提高,就是要多多听课,才能明得失,获得上课的灵感。听的课所教的内容,可以找来相应的资料预习下,包括所讲课的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上这一堂课,我准备怎样教,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假如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不理解上课老师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在听课过程中听课笔记一定要做到“精” ,写下重点词句,这才是关键。 二、从学生身上感受这堂课。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学生是否乐于参加思考、讨论、动手操作;学生是否常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活动的时间是否充裕得当;学生自学习惯,解决问题能力如何等。学生上课,“进教室前和出教室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假如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假如课堂一切都顺利,老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节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三、吸收宝贵经验。新老师听课的目的是回去教学生。所以听课后,还要学会仔细思考。没有十全十美的课。一节课的好坏,不同时期、不同学科有不尽相同的标准。上班一年来,我也多次走进其他老师的课堂,向他们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在阅读了“听课评课”和“观课议课”的区别之后,我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听课时只是抱着为了听课而去听课的目的,不分析听课的内容,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