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下《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清明》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下《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清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诗的大意是: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羁旅的行人个个好像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可以买酒浇愁,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诗歌用十分平凡的语言,流畅自如地描绘出生动、感人的情景。诗的前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清明前后春雨的特点,同时十分传神地表达出了清明节雨中行人的复杂心情。后两句的问答情景清新生动,意境悠远,为学生提供了宽阔的想象空间。 课时目标 (一)会认“魂 、酒 、 牧”3 个字,会写“魂、借、酒、何、牧”5 个字。 (二)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三)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抓住“雨纷纷”和“欲断魂“两处理解,感受诗人孤身在外的悲凉心境和借酒寄思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诗题入手,引入古诗 1.(课件出示)同学们,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清明》, 2.这首诗是写什么节日的呢?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它是写清明节的。 3.清明就是指清明节,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的节日,一般在公历 4 月 5 日前后,是家人团聚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的日子。 4.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杜牧(803—852)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成就颇高。著有《樊川文集》。 【设计意图】从诗题自然引出本诗,补充清明节的习俗,使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介绍诗人,拓展文学常识。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二、初读古诗,理解词义 (一)读准字音,熟读诗句 1.自由读一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古诗有一定的结构和韵律,我们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感,请你再来读一读。 (二)认读生字,理解词义 1.诗中这三个生字是我们要认读的生字,尤其这个“魂”字是第二声,要读到位,跟老师来念一念。(出示课件) 2.“魂”在这里并不是指灵魂,而是人的一种心境。而断魂的意思就是心情凄迷哀伤。 3.“酒”和“牧”这两个生字我们可以通过形近字来认识它们。 形近字辨析:“洒——酒” “玫——“牧” (三)关注笔画,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这五个生字都是...